2022年7月10日,华为东莞松山湖正在建设中的一座大楼里,有些失落的董香咀c7娱乐,将目光投向了办公区落地玻璃窗外的那座平湖如镜的人工湖。
晚餐后绕着湖边散步的人群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园区外的公路上已经开始例行拥堵,鲜红的汽车尾灯连成了一条长龙。
这似乎是个最平凡不过的夏日黄昏,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但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夏日里,华为打赢了一场已经持续三年的隐秘战争:
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的制裁生效后,华为曾经使用的甲骨文ERP系统被停服断供。系统涉及华为全球170个国家或地区的几乎所有业务,从此成了悬在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几乎无路可走的境地里,华为决定放手一搏,去做一套全栈自研的ERP系统,彻底替换掉公司已经使用了20多年的甲骨文ERP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MetaERP。
2022年7月10日,这个看似平凡的夏日,是MetaERP系统在中国区上线的日子。
董香咀是所有方案中的“最后一道保险”:她负责的是系统上线的回退方案。如果系统切换到MetaERP时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要通过董香咀的方案回退到老系统,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但那一天,直到整个切换过程彻底完成,原本安排现场值班的十多位业务专家,也一个业务问题都没有收到。
欢庆人群里略显失落的董香咀,却也如释重负。
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研发一套如此庞大而惊人复杂的高端ERP系统,是从未有中国厂商涉足的领域。自决定放手一搏的那一天起,华为就已经走入了某种无人区,于是从此每一步都是创举。
01.被华为困境揭破的隐忧
2019年5月16日下午,华为时任CIO陶景文从会议室送走了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区域负责人,30多个甲骨文ERP系统的驻场维护专家随之从华为撤离,平时略显拥挤的办公区顿时变得有些空空荡荡,只剩下了寥寥几位华为员工站在办公室里,眼中满是茫然与不知所措。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人对于ERP这样的大型企业管理系统和工业软件的卡脖子之感,是感知并不算深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国产ERP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市占率并不算低,用友一家就能占到大约30%的份额,国产化率早就超过了50%。
但在中国的大型企业中,高端ERP系统依然是由海外公司占据着近乎垄断的地位,直到2023年,在大型企业中,SAP和Oracle两大海外巨头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依然高达53%。(数据来自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
华为遇到的困境,把这种隐忧彻底揭破了:中国国产ERP系统在高端领域,依然有很多技术壁垒没能突破。越是大型企业,越是高端产业,就越容易被大型管理系统卡脖子。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开始因需求增长从国产系统向海外系统迁移,企业发展后期甚至会在ERP系统选择上出现“逆国产化”的现象。
中国信通院《中国ERP价值创新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结果
而在原本就业务体系极其复杂庞大的各个大型企业中,情况甚至更为复杂。
中国很多大型企业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大多始于1997年前后,华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彼时,无论是高端制造业,还是能够给制造业开发配套系统的信息工程产业,中国都还非常羸弱,根本没有能力做ERP系统这样庞大的软件体系,所以购买海外系统,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迅速成长成熟的一条必由之路。
但像ERP这样维持着企业运转的核心系统,一旦用上,就很难换掉了。
拿华为来说,从1996年引入甲骨文公司的ERP系统,华为已经用了这个系统20多年,积累出了150T的数据,系统里流动着全球500万份合同的履行、6万多个项目的交付、7亿多行采购指令、24亿多行库存交易、33亿多行发货订单、17亿多行应付发票、15亿多行应收发票……
这20年里,就连华为自己对ERP系统的定制开发,都是个天文数字,代码量高达惊人的490万行,外围接入了300多个作业系统,有3950个业务连接点,2.7万多个数据进出口。
2019年全年,华为光手机就卖掉了2.4亿台,每一台手机的完工下线,每一单采购合同的履行,每一次库存的进出货,都要在ERP系统中进行交易结果的记录。
这套系统几乎就是华为这台巨兽体内全套的神经系统,要替换,不光要重新造出一套完整可用的全新系统,光是把盘根错节的旧有系统从原先的业务中剥离出来,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
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有很多大型企业想要做ERP系统的自研替换,但至今都很少有谁真的把这件事做成。
然而,留给华为的时间,却不多了。
一台普通的家用汽车,尚且需要定期去4S店保养,维持着华为这个巨型国际企业运转的ERP系统,却在突然失去了几乎所有软硬件的维护与官方保障。于是,华为内部的ERP项目,就被分为了同步进行的两套计划:
一方面,他们找到最了解原有ERP系统的精英,用华为自己的办法,先把旧有系统维护下来,保证这台失去官方维护的老爷车千万别散架。
另一方面,集结全部有生力量,去自主开发一套全新的华为ERP系统,在未来完成对旧系统的全面替换。
02.被大时代推动的英雄征程
在许多人看来,在旧有ERP系统失效之前,就自己研发一套新系统,还能实现全面替换——这原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华为做成了。
在被不可抗力逼到那一步之前,其实华为自己也都没敢想过这件事。但有时候,凡人英雄就是这样被大时代推上历史舞台的。
恐怕发布制裁令的人根本想不到,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制裁,催生了华为挣脱枷锁翅膀,让他们做到了在正常状态下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就说ERP系统所需人才的集结,放在平时,就是个无法逾越的问题。
任何一家大型公司内部要想进行系统变革,都有大量的利益博弈和权责拉扯,过去的华为并不例外。
像ERP系统这样和业务结合极其紧密的IT系统,想要理清楚逻辑,确定最终的架构,必须要有非常资深且有全局观的业务骨干来配合进行理解和设计。
以往IT部门做系统变革,要软磨硬泡、威逼利诱,才能让本就人手紧张的业务部门投入资源。但ERP项目立项后,公司从财经、供应链,到采购、服务交付,几乎所有部门都在毫无保留地调配资源优先投入项目组。
财务、供应、采购、服务交付……每个领域都有一批超过十年从业经验的业务骨干,被调入ERP项目组帮助理清这些复杂的业务规则,梳理纷繁的业务场景。
在决定一手维护,一手研发,双线并行打造MetaERP之后,华为开始发布一道道神秘的召集令。
平静的水面之下,全球数以万计的员工,被悄悄地动员了起来。许多人以保密项目的名义被召往深圳,他们在封闭的会议室里碰面,签下保密协议,开始了自己长达3年的ERP项目之旅。
彼时华为原本已经冻结了社会招聘,CIO陶景文在一次和领导沟通时,从笔记本上撕下来一页纸,现场写了一份申请报告:“特申请补充 100 名高端及特殊人才编制,用于打赢 IT 业务连续性及安全防护战役。”
然后领导当场给他特批了300个招聘名额。流程IT的人力资源部为此专门组建了一支队伍,累计浏览了5万多份简历,联系了1万多人。
生死存亡之际带来的危机感与使命感,让华为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在几乎全行业的帮助下,完成了这场集结,设下12个子项目组,投入1800人,高峰期有3000多人的团队,开始了这场属于项目组每个凡人的英雄征程。
除了内部的支持,还有许多来自外部的支持。
多家和华为长期合作的咨询公司,在短时间内帮着华为找到了近2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顾问加入。软件合作方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资源,输送到ERP项目之中。
在系统切换之前,华为为了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希望能把客户的急单提前到6月生产,不紧急的订单推后到系统切换完之后。涉及到的关键器件供应商也都在尽力配合。
这是完全反直觉的集结速度和项目效率,在制裁的危机下,原本以为能够杀死华为的武器,变成了大时代里浸染了宿命感的巨大机遇——
传统的ERP系统,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建立的主要基础有两个:一是西方过去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庞大而又成熟的大工业体系;二是信息基础设施软硬件能力都非常强,已经具备了建立配套系统的信息技术实力。
但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掀起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旧有的ERP架构其实本就已经是台缝缝补补的老爷车了,距离原有系统被发明已经过了几十年,它本身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所能做到的最优解了。
只是过去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难度又实在太高,所以很少有人去试图撼动这种壁垒。但危局的出现,让华为有了从底层重构新时代ERP系统的契机:
他们不准备只是“逃生”,也不想采取“保守治疗”,不想照搬西方厂商的产品架构只做一个甲骨文ERP的平替。
他们要借着这场很难再复刻的集结,在未来3年里,站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前沿,做一个底层架构更加先进,更加前沿的系统,打造一个真正云化、服务化、自主可控的核心商业系统!
ERP 价值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 ERP 崛起,渐成首选
他们想要在智能化赋能工业的时代浪潮里,重新定义属于这个时代的ERP。
03.无人区的开拓者
要走进无人区,做开拓者,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在定下这样的目标之后,华为几乎每走一步,都是在进行一项创举。
MetaERP系统切换的第一个试点在马来西亚子公司,验证的主要是系统能否运转。但马来西亚子公司的业务只占华为整体业务的不到 1%,而中国区业务占了全球业务的70%,要实现在中国区的上线,华为必须实现软硬件性能的巨大突破。
这其中,三项技术攻关成为重中之重:
第一项,元数据多租的技术架构。这是这种技术第一次被用在ERP系统上,会给MetaERP带来远高于旧有系统的可拓展性。
第二项技术攻关,云原生技术。这种技术不仅需要软件支撑,也需要硬件支撑,它意味着MetaERP的数据底座再也不会是固定的物理硬件,而是调用云平台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弹性能力,它会给MetaERP带来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性。
第三项技术攻关,是数据库根技术的突破。
华为之前一直都有自研的高斯数据库产品,但定位一直是做“技术储备”。2019年,ERP替换项目刚启动的时候,项目组曾经对高斯数据库进行过测试,结论是“无法满足要求”。但到了2021年9月,项目组在规划中国区切换方案时发现,市面上根本没有能够符合要求的开源数据库,于是重新将目光转向了自研的高斯。
数据库联合攻关组,立下军令状,用 8个月将高斯数据库的单体容量提升了6倍,从4T提升到了24T;可用性从99.99%提升到了99.999%;在系统韧性上,做到了5倍压力下性能不下降,10倍压力下不崩溃;逻辑复制速度提升了 6 倍,达到每秒300MBa……
西方体系下建立起来的ERP系统,代表着西方商业社会优秀管理经验,和最佳的案例实践。
但MetaERP是建立在中国工业发展基础之上,融合了华为过去二十多年所有变革与成功的经验诞生的最佳案例实践。
制裁令原本是为了限制华为,却推动华为挣脱了旧有系统的枷锁,走向了更大的自由。逼迫华为抛开包袱,直接立足于中国工业的发展和时代技术的进步,从底层重构出了更加面向未来,属于智能化时代的ERP系统。
结语
在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华为园区,被很多人称为“欧洲小镇”。但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溪流背坡村”,颇具中国乡土风情。
2023 年 4 月 20 日,MetaERP 表彰暨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大会为数千名关键贡献者颁发了奖牌,其中有一个为合作伙伴颁奖的特别环节。许多外部的软件合作方,都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华为从ERP这场大逃杀里活下来,而华为也没有辜负这一切。
华为为MetaERP合作伙伴颁奖
三年前,陶景文拿着那张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手写申请报告,换来了公司给流程 IT 部门特批的 300 个招聘名额,在MetaERP成功的这一天,项目组给中国软件产业带来的是300个出色的ERP项目管理者和技术骨干。这些人将成为华为软件领域崛起的中坚力量。
华为董事、质量与流程IT部总裁陶景文致辞
MetaERP 的成功,不是华为一家企业的胜利,而是中国整个软件产业的共同胜利。
即使今天的MetaERP并未走向商用,但华为突破封锁的过程,却给中国大型企业打了个“样”,所有经历过、见证了这场突围的人,所有为之付出了努力的技术人员,都已经成为了中国ERP软件行业的火种,甚至是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火种。
这些年提到华为,似乎总是让人想到一些很宏大的叙事。但在阅读MetaERP突围历程的资料时,最触动我的,却总是项目组里的“凡人”。ERP的项目经理叫张晓燕,在马来西亚MetaERP上线成功后的表彰会上,她曾带领大家朗诵了一首集体创作的诗歌,第一句是这样说的:
从没想过
像我这样平凡的人
也能书写一段酣畅淋漓的故事
但平凡的人,书写酣畅淋漓的故事,踏上属于凡人的英雄征程,恰恰就是中国崛起故事里,最常见的底色。
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文资料来源于:华为管理四部曲系列之《质量为纲》所附赠的书籍《星光下的征程》。
本书原汁原味摘录高管讲话和相关文件,访谈重量级高管,收录一线员工实践案例,还原了华为如何突破美国制裁,创造MateERP替换奇迹c7娱乐,打好质量保卫战的全部历程,是华为30多年内部质量管理经验的全面呈现,非常值得一读。
华为中国董香咀系统陶景文发布于:上海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